2025年05月16日 22:33:19
文 / 三生
来源 / 节点财经
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,几乎已经是众所周知,有人说行业寒冬还将继续,有人说拐点即将到来,莫衷一是。而随着去年白酒上市企业纷纷披露财报,这样的讨论更加热闹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,山西汾酒最近几年的表现可以说很扎眼。
最新的财报显示,山西汾酒2024年全年营收360.11亿元,同比增长12.79%;归母净利润122.43亿元,同比增长17.29%;扣非净利润122.46亿元,同比增长17.24%。依靠这样的增速,山西汾酒在行业内的排位不断提升,俨然已经成为茅台、五粮液之下排名第三的品牌。但是,俗话说“铁打的茅五,流水的老三”,山西汾酒的业绩还能保持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吗?这在很多人心里其实一直都有疑问。
毕竟,腹背受敌的“白酒老三”,位子是最不好坐的。
01 财报背后,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吗?
从表面的财报数据来看,山西汾酒的业绩确实不错,但魔鬼藏在细节里,如果深挖财报数据可以发现,虽然其营收、利润双增长,但相比2023年,山西汾酒的增速明显放缓,营业总收入、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滚动环比增长率分别为-1.45%、-0.92%和-0.99%,均增速较2023年明显下滑。
这一趋势在最近的两个季度也已经有所体现。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,去年第四季度,山西汾酒的营收增长下滑11.32%,净利润下滑10.24%,均遭遇“双位数”下滑。这种情况,在过去近五年的历史中都非常罕见。到了今年一季度,山西汾酒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也只有“个位数”,相比前几年也逊色不少。
拉长时间线,从2021年开始至今,山西汾酒的增速就处于逐步放缓的趋势。比如2021年至2024年,其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2.75%、31.26%、21.80%和12.79%。同期,其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2.56%、52.36%、28.93%和17.29%,趋势一目了然。
分季度来看,山西汾酒的销售额季节性就非常明显,一季度是销售旺季,二三四季度为淡季。前文已经提到,今年一季度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只有7.72%和6.15%。
旺季尚且如此,2025年全年的增长压力可想而知。
此外,从合同负债等其它的财报重要指标也可以发现,今年一季度山西汾酒的合同负债为58.18亿,同比增长4.09%,而去年同期增速高达33.98%。过去几年,山西汾酒大力推动全国化,经销商队伍快速发展,合同负债也保持了不错的增幅,但这一趋势似乎也在改变。
可以说,山西汾酒的增长已经露出了从高速时代向中低速时代转向的迹象。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?在《节点财经》看来,一个重要原因在于,山西汾酒大力推进的全国化进程正在从开拓向守城转变,这可以从省外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可以看出端倪。2022年之后,尽管山西汾酒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,但其省外业务占比一直维持在60%上下,并没有明显增长。
未来,山西汾酒面对的可能是要稳住全国化的市场份额,而在全国市场中,其要挑战的对手茅台、五粮液则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。其之所以较“茅五”仍有一定差距,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销售来源几乎全部来自经销商,线上和直营业务的销售占比很低。
当然,山西汾酒的快速增长,经销商功不可没,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在外地打出品牌效应。但是,直营业务的毛利率更高,相比之下,经销商模式在业绩方面更容易出现企业压货的情况,业绩有多少水分也更容易被质疑,很难说清楚。
步子迈得太大,难免有隐患,这是很多行业与公司已经验证过的规律。特别是在白酒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,过度依赖经销商模式的爆量,是不是能够实现持续性增长,本身就存在疑问。相比之下,茅台、五粮液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居前二,与其经销商网络的稳定也不无关系,背后反映的则是不同的渠道战略。
当然,山西汾酒持续高增长难以为继,还有一个必须要提的就是行业背景。这一点已经毋庸多言,价格倒挂、库存压力增高等问题其也没有躲得开。而在《节点财经》看来,随着山西汾酒以黑马姿态成为行业“老三”,茅台、五粮液几乎必然开启反击模式,泸州老窖、洋河也不会善罢甘休,其竞争压力可能将会上一个强度。
随着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,在持续高歌猛进的大举扩张与稳扎稳打地深耕重点市场之间,山西汾酒或许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取舍。
02 总经理仍有悬念,二股东频频减持
其实,在山西汾酒近年来业绩的高歌猛进背后,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深层问题被一定程度上忽略了。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,自从2023年5月,原总经理谭忠豹退休后,山西汾酒的总经理职位一直处于空缺状态。
当然,2024年12月底,武跃飞被任命为大股东汾酒集团的总经理,填补了一年半的空缺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其上任半年后,做为上市公司的山西汾酒在总经理一栏仍显示空白。
这种高层职位的长期空缺带来的隐患很多,比如可能导致决策链条不清晰、战略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。在白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,这种缺位可能影响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能力。
当然,缺失总经理所隐藏的风险,山西汾酒自己肯定也应该清楚,可为什么迟迟没有明确的人选,个中缘由外界难免好奇。
2024年2月,山西汾酒宣布聘任李沛洁、张永踊为公司副总经理,王怀为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,宋亚鹏为公司总经理助理,许志峰为公司董秘。这一系列涉及公司核心管理岗位的人事变动一度引发外界关注,表面上看,这是一次平稳过渡,但如果考虑到总经理之位长期悬而未决,这样“大换血”式的调整就有些耐人寻味。
到了今年4月20日,发布2024年财报前几天,山西汾酒突然宣布了董事会重大调整:陈鹰、余忠良两名董事同时辞任,并提名三名新董事候选人
其中,余忠良因达到退休年龄卸任,而陈鹰自2021年加入汾酒董事会,作为第二大股东“华润系”的代表,曾主导华润与汾酒的战略协同项目,被视为推动公司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人物。他在正值汾酒全国化战略进入深水区之际突然离任,对华润与汾酒集团战略合作造成什么影响,目前还不得而知。
而就在此次人事调动前不久,“华润系”旗下华创鑫睿进行了减持,而《节点财经》发现,从2023年9月至今,华创鑫睿已经多次减持。对此,市场中已经出现质疑的声音。
众所周知,企业管理层的稳定性对企业长期战略执行至关重要,而作为山西省国企与华润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 标杆案例 ,山西汾酒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也不容忽视,这可能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产生深远影响,特别是在白酒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。在业绩高增长的光环下,治理层面的“暗流涌动”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汾酒的长期可持续发展,值得保持关注。
*题图由AI生成
0 条